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

半楼书屋

首页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快穿系统 渣男自赎攻略道圣(夏日蝉鸣)凡人修仙:我真的不想当道祖极恶里无序领主炮灰原配看到弹幕后,离婚躺赢了霸道总裁来了我是你的无关痛痒开局举报继父,病弱女配下乡被宠重生随奖托雷基娅奥特曼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 半楼书屋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全文阅读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txt下载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73章 慕钱沪剧团在淞沪会战四行仓库演出沪剧《八.一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淞沪会战如同一幅悲壮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在中华大地上。

而在这动荡不安的时局中,慕钱沪剧团如同一股清流,毅然决然地选择在四行仓库这个见证了无数英勇与牺牲的地方,上演了一出震撼人心的沪剧——《八.一三》。

这场演出,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上海军民不屈不挠、誓死抗日精神的崇高致敬。

钱晚夏,这位沪剧名伶,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担纲饰演了剧中的灵魂人物——沙奶奶。

在四行仓库斑驳的墙壁前,灯光渐暗,观众的呼吸似乎都凝固了,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当钱晚夏身着朴素却充满年代感的衣裳,缓缓步入舞台中央,那一刻,她仿佛与角色融为一体,成为了那个时代上海普通老妪的化身,却又蕴含着无尽的坚韧与力量。

随着悠扬而又略带凄婉的沪剧唱腔响起,钱晚夏用她那深情而富有穿透力的嗓音,唱出了《八.一三》中沙奶奶的一段经典唱段。

她的声音,时而低沉哀婉,诉说着家园被毁、亲人离散的悲痛;时而激昂高亢,传达出上海军民面对侵略者时,那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勇无畏。

在她的演绎下,沙奶奶的形象跃然台上,她不仅是家庭的支柱,更是无数上海人民心中不屈精神的象征。

“八月十三炮火连,黄浦江畔血染天。吾辈虽老志未残,誓与儿孙共赴难。”

这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唱词,不仅唱出了沙奶奶个人的情感,更唤醒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共鸣。

观众们或泪流满面,或紧握双拳,无不被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所打动。

四行仓库的每一块砖石,似乎都在聆听着这段历史的回响,见证着上海军民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非凡勇气与牺牲精神。

钱晚夏站在舞台中央,泪光闪烁,她深知,这场演出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呈现,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铭记。

而四行仓库,这座曾经见证了中华民族危难时刻英勇抗争的建筑,也因这场特殊的沪剧演出,被赋予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它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提醒着每一代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为了国家和民族尊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于是,慕钱沪剧团与《八.一三》的故事,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记忆,激励着无数后来者。

? 1932年淞沪会战(又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是中日之间的一次重要军事冲突,发生在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

背景:1932年1月28日,日本以“日僧事件”为借口,向驻上海闸北的第十九路军发动突然袭击,导致第一次淞沪会战爆发。

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的带领下,英勇抵抗日军,致使日军三次更换指挥官。

过程:战斗初期?,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

日军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均遭败绩。

? 增援行动?: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师、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由张治中率领增援第十九路军。

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

? 停战协定?:1932年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

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

5月5日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不得在上海及周边地区驻军。

结果:中日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上海非军事化。

此次会战迫使日本承认了其在上海的侵略行为,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实际上剥夺了中国政府对上海的管辖权,承认了日本入侵上海的合法性。

? 淞沪会战中的具体战役和战斗包括以下几个?:

上海市区战斗(8月13日至8月22日)?:这是淞沪会战的第一阶段,中国军队第9集团军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重点指向虹口和杨浦的日军据点。

中国军队在空军的配合下,多次攻占敌军外围据点,压缩了敌军的占领区?。

川沙口登陆战(8月23日)?:日军第11师团在川沙口进行登陆作战。

罗店战斗(8月24日至9月6日)?:日军第11师团攻占罗店,中国第15集团军进行反攻?。

吴淞登陆战(8月23日至8月30日)?:日军第3师团在吴淞以南登陆,中国第9集团军进行反击?。

虬江码头战斗(9月7日至9月9日)?:日军步兵第18联队在虬江码头登陆?。

月浦战斗和杨行战斗(9月7日至9月11日)?:日军第3师团攻占杨行,第11师团攻占月浦?。

宝山战斗(8月31日至9月6日)?:日军在宝山进行多次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

宝山战役:

1937年8月淞沪会战开始后, 日军增援部队盐泽师团一部于20日由宝山狮子林登陆,25日攻打宝山县城。

中国守军第98师顽强阻击,伤亡惨重,于8月底奉命后撤,留第583团三营孤军防守。9月4日,日军猛攻宝山城。6日,宝山失守,500余中国官兵全部殉国。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恃其陆、海、空立体战优势,企图沿长江口沿岸强行登陆。

突破我军防线,从侧背包抄中国军队后路,一举侵占上海。

为抗击日军,第十八军罗卓英部三个师奉命赴沪布防。

刚由武汉奉调卫戍南京的陆军第五十四军第九十八师也奉命驰赴上海,驻防宝山、吴淞一线。

8月23日后,罗泾、小川沙、月浦、狮子林等地先后失守,登陆日军向宝山、浏河、罗店方向分进合击,情势危急。

宝山城是上海长江边的门户,距狮子林和吴淞炮台均相隔十里,战略地势险要。

8月31日,当南北两处均已失守,宝山城三面受敌,已成孤悬之势时。

奉命防守长江口的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旅长吕国铨,决定派遣第五八三团第一营中校营长姚子青率营前往接防。

姚子青是血气方刚、英勇有为的青年军官,尽忠职守,有独当一面的指挥能力,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残杀我同胞的罪恶行径早已切齿痛恨,愤慨不已。

接受命令时姚回答说:“子青守土有责,誓与宝山共存亡,请旅长放心。”

9月1日,姚子青率部六百战士,坚守宝山城。

在罗店、宝山、狮子林等处,中日军队均反复争夺。

姚率连排长侦察地形,布置阵地与火力网。

在江堤了望:敌舰远程炮,炮口对准宝山;望远镜向南观察,日军坦克开来开去,大炮对准宝山城,日机在上空轰炸扫射。

姚营以弱军抗强敌,一场恶战已降临。

姚子青意识到守住宝山,可争取主动,使该师部调兵遣将从容布防和增援。

这是第一营生死存亡,为国争光的最后关头。

姚集中全营讲话:

“弟兄们还记得来上海之前我讲的话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眼下日本鬼子打到了我们家门口,杀我同胞,奸我姐妹,侵我国土,欺人太甚!

不把鬼子驱逐出去,是我们每一个军人的奇耻大辱!

如今我们报仇雪恨的时机到了,弟兄们,豁出去吧!和鬼子们拼到底!”

姚子青慷慨激昂的话,激发起了全营官兵的抗日豪情,有人带头喊出

“和宝山城共存亡!”“人在阵地在!”的口号。

当日,日军第3师团第68联队约2500人,在战车掩护下直逼宝山城;

吴淞口外日舰炮以宝山为目标不断轰击,日机亦连续轰炸,城垣屡坍屡修。

激战中,姚子青率部采取灵活战术出击、奇袭,动静结合,一次又一次打退日寇的进犯。

9月2日,日寇的飞机、舰炮连续向宝山猛烈轰击,在坦克掩护下多次发动冲锋。

向西门外大街及西南城垣进犯,企图截断姚子青营与后方的联系。

姚子青识破敌军阴谋,趁敌人立足未稳组织力量予敌痛击;

敌军因屡攻不下,更加疯狂地调集刚登陆到达狮子林方面部队和增援炮台的部队向宝山夹击。

姚全营官兵,顽强抗击日军进犯。

9月3日,敌军以飞机、战车、大炮掩护2000步兵进攻,企图在城东、南、北三面强行突破。

姚子青派出一支突击队先发制人,勇猛出袭将这一路敌人拦截于金家宅和宝山外围之间。

从侧翼包抄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毙伤日军200多人。

9月4日,敌人对宝山志在必夺,集中军舰30艘,分列吴淞口,以排炮猛烈轰击宝山城,并以飞机及战车掩护步兵向守军阵地冲锋。

炮弹呼啸着飞向宝山城,成片的建筑物在隆隆的爆炸声中轰然倒地,并燃起大火。

飞机大炮狂轰滥炸持续了一整天,直炸得天昏地暗,第一营的大部分工事被摧毁,官兵牺牲100多人。

入夜,姚子青指挥大伙埋葬了死难官兵的遗体,他脱下军帽,含着热泪同昔日朝夕相处的战友们作最后的告别。

当时宝山已陷入重围,守城军民在姚子青指挥下顽强抵抗。

4日晚,姚子青致电旅部:“抱誓与敌皆亡之旨,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奋斗到底。”

9月5日拂晓,一阵炮击过后,日军步兵再次发起潮水般的冲锋。

当天,敌人一连冲击了4波次,姚营官兵,均以身许国,虽在危城之中,仍沉着应战,宝山城巍然屹立。

经过数日的激战,姚营毙伤敌军600余人。

阵地前沿,日军遗尸累累;战壕内,姚营已伤亡过半,鲜血四处流淌。

日军向城内发射大量硫磺弹,烟火四起,房屋尽被燃烧,一片火海;姚子青身处危城,仍拼力奋战。

5日午后,姚营3个连长全部阵亡,9个排长战死6个。

姚子青在指挥所里再也呆不下去了。不顾副官和卫士们的劝说,执意要到东门去,因为那儿战事最艰苦。

他命令:“所有勤杂人员,包括架线员、炊事员、传令兵,一律到前沿阵地去。”

然后,姚冒着猛烈的炮火,来到城东门阵地。

傍晚时分,日寇第68联队在联队长鹰森孝的指挥下,向宝山城发动了最后一次冲锋,前边是坦克开路,后面是猫着腰的士兵,黑压压一片。

姚子青吩咐弟兄们集中轻重武器,先对付步兵。

日军步兵纷纷倒毙,但前面的倒下去,后面的又冲来,敌如潮涌。

姚子青边抓起一挺冲锋枪射击,边命令炮手,对准后边的那个举着指挥刀的鬼子官射击。一发炮弹射去,鹰森孝遭重伤倒地。

紧急时刻,一辆日军坦克冲到阵地前沿,姚营成排手榴弹扔过去阻挡不住。

日军坦克上机枪横扫过来,姚营又牺牲了十几个士兵。

就在这危急关头,姚子青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跃出战壕,飞身奔向横冲直撞的日军坦克。

这是第二连上等兵李卫明,人们都叫他小李子。

刚入伍不到一个月的李卫明腰间捆满了手榴弹,手里还举着两颗,奋不顾身地朝敌坦克扑去。

敌弹噗噗打在他身上,倒下了,人们都以为他牺牲了。

哪想到他又爬起来匍匐向坦克……突然大吼一声,猛地跳起来,扑在飞速转动的坦克履带上,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响过后,小李子无影无踪,那辆坦克也瘫痪了。

泪眼模糊的姚子青赞许地说:

“多么英勇舍身炸坦克的战士啊!”

姚由此看到中国胜利的一线曙光。日落时,日军终于退缩了,但姚营仅剩下不足100人。

9月6日凌晨,日军用重炮轰击城墙,炸裂缺口,冲入城内,姚子青与旅部失去联络。

只见宝山上空,多架敌机肆无忌惮轮番轰炸、扫射;敌舰大炮轰击不断,整个宝山烟雾弥漫,到处是断垣残壁。

10时,日军又轰毁宝山城东南城垣,并施放硫磺弹,城内燃起一片火海,又一股日军冲入城内。

姚子青临危不惧,率领全营所剩官兵与敌短兵相接,展开了白刃巷战。

战斗十分激烈,双方死亡惨重。激战到最后,姚营仅剩20余人,勇士们仍然毫不退避,以一当十地与冲进来的日军拼杀。

在最后时刻,姚子青不幸被弹片击中腹部,肠子暴流出来,英勇牺牲。

姚子青营固守宝山城与日军浴血奋战六昼夜,经过激烈的巷战肉搏战,终因敌众我寡,姚子青和全营官兵壮烈殉国。

消息传出,震惊中外。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于9月10日通电全国:

“宝山之战,姚子青营坚守孤城拼命,志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

南京《中央日报》《吊宝山城中六百义士》文称姚子青为:

“民族人格之表现”;

上海《大美晚报》着文赞颂:

“此次姚营全部殉城,其伟大壮烈,实令人内心震动而肃然起敬,此非仅中国人之光荣,亦为世界人类之光荣,其事迹将永垂史册!”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追授姚子青为陆军少将,并在南京铸造姚子青铜像。

后人为纪念这位英雄,将姚生前居住过的汉口市生成里的那条街改名为“姚子青路”。

姚家乡平远县建立了“子青祠”。平远县办起了“子青职业学校”、“子青女子中学”,平远县城中学被命名为“梅青中学”(“梅”指“八一三”淞沪抗战中第一个牺牲的黄梅兴将军)。

1938年3月12日,延安各界群众举行“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烈士大会”

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地点:宝山区友谊路1号(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内)

简介: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位于宝山区友谊路1号(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内)。

姚子青(1909~1937)广东平远人,又名若振,号中琪, 民国二十六年(1937)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二九二旅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

奉命赴上海抗日,进驻宝山县城。他率领600官兵与敌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全营将士壮烈牺牲。姚子青本人也于9月5日在与侵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在淞沪会战月浦战役中,最残忍的战斗发生在第88师524团与日军的激战中?。1937年8月13日,第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部在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战斗异常惨烈,尸体覆盖大地,惨烈程度堪比奥马哈登陆战?。

? 沪剧《沙家浜》中沙奶奶钱晚夏饰演,唱段“八一三”的唱词如下?:

“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

江南国土遭沦亡,

尸骨成堆鲜血淌,

满目焦土遍地火光。

历尽艰辛、东进江南、

深入敌后,解放集镇与村庄。

红旗举处歌声朗,

百姓们才见天日光。

? 沪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其传承价值不可忽视。在《八一三》中,唱词不仅体现了沪剧的艺术特色,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战斗背景和过程: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中日战争中的首次大型会战,持续了三个月。

中国军队在淞沪地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第88师524团在四行仓库的战斗中,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坚守阵地,展现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战斗结果和影响:这场战斗不仅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也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尽管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成功拖住了日军的进攻,为后续的战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历史背景和意义: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它改变了日军侵华的进攻方向,使得国民政府有空间西撤,保留了中国的工业和文化力量。这场战斗的意义在于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使日军不得不调整其进攻策略?。

四行仓库在淞沪会战中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中国军队的防御阵地,特别是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英勇事迹,展示了中国军队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光复路1-21号,是1931年由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和盐业银行共同出资建造的货物堆栈。

该仓库由着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七层钢筋水泥结构大楼,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当时西藏路桥周边地区最高的建筑?。

在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四行仓库成为了中国军队的重要防御阵地。

88师在闸北与日军苦战两个多月,最终因战况不利被迫撤退。蒋介石决定保留四行仓库作为最后一个阵地,以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仍在坚守上海,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八百壮士在谢晋元的率领下,坚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展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和顽强。

谢晋元在淞沪会战中的角色是第88师262旅524团的中校团附?。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谢晋元率部参加了这场战役。

10月下旬,中国军队在蕴藻浜一线反攻失败,日军开始全面反攻。

为了牵制日军并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谢晋元奉命带领“八百壮士”死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八百壮士”孤军奋战4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胜利完成掩护任务?。

谢晋元的背景信息:谢晋元,字中民,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曾在北伐战争中受伤。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时,他担任第88师262旅524团中校团附。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被叛徒杀害,后被追晋为陆军少将?。

八百壮士的指挥官谢晋元,其官职究竟是团附,团附的由来。

作为部队中的副职军官,人们对副团长是不陌生的。但“团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却很难有人说得出来。

而要想说明白团附,首先得说说团。由于“团”这一建制出现在中国,已经是清末民初之时。所以我们不妨就从这时开始,来探究团附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

清末新政之时,各省普遍编练新军。新军中一般都设有团一级建制,最初称为“标”。按兵种来说,标有步标、马标、炮标之分。

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统一改之为步兵团、骑兵团、炮兵团。

在清末,标的长官称统带官,简称统带,也称标统,对应后来的团长。

统带官之下不设副职,民国初年因袭之,故而团长之下并没有副团长。团内设有教练官1人,司职队伍的思想动员、教育考核等工作,这便是团附的前身。

大名鼎鼎的阎锡山,便曾在山西新军中出任过第二标教练官,一年后升为标统。

1912年底,北洋政府宣布实行新军制,规定每团设一团附,为中校军衔。

后又增设一名团附,为少校军衔。在这之后,团附一职为北洋各派军队所采用。

国军中的团附:

二次北伐结束后,国民革命军(即国军)开始进行大规模整编。

国军的部队建制和官职基本上沿用了北洋的体系,团附一职不但保留,而且同样明文规定为步兵团每团设中校团附1人,协助团长负责该团教育;少校团附1人,协助团长负责该团兵器。

炮兵团只设中校团附一人,兼管教育、兵器,各团不设副职。

但这种编制并不固定,而且各派军阀(包括中央军)出于各种目的,设置副团长、团参谋长(按国军规定实际上团一级不设参谋长),乃至上尉、甚至中尉团附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1930年的国军编制表中,甚至还设有“师附”。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团附实际上起到了副团长的作用。例如淞沪会战中的第88师参谋长(一说参谋处长)张柏亭就在回忆时说道:

“按当时编制,我师各团不设副团长,有中、少校团附各一人,中校团附即相当于副团长。”

两相印证,可以说明,谢晋元当时的职务是团附,而非副团长。

四行仓库在展示中国军队的抗战精神方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四行仓库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使其成为抗战精神的象征。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闸北区,紧邻苏州河,北面是公共租界,南面则是战火纷飞的战场。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四行仓库成为中国军队与日军对峙的前线,象征着中国军队在艰难环境下的坚守和牺牲?。

其次,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具体过程和结果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抗战精神。

1937年10月26日,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1营在四行仓库与日军展开激战,坚守了四天四夜,最终在国际社会的介入下退入公共租界。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虽然兵力不足,装备落后,但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牺牲精神,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此外,四行仓库的建筑本身也成为了抗战精神的见证。仓库的西墙布满了弹孔和炮击痕迹,这些痕迹不仅记录了战斗的惨烈,也象征着中国军民在抗战中的英勇和牺牲。

四行仓库守卫战:不到五天却树立了抗战旗帜。

八百孤军坚守四行仓库,面对日军炮火,展现中国军人的脊梁。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在八字桥打响第一枪的88师就将师部设在四行仓库。

88师在闸北先是参加了进攻驻沪日军上海特别陆战队的“十日围攻”,在日军援兵大举登陆之后,又在闸北坚守两个多月,屡挫日军,被日军称为“可恨之师”。

88师就在闸北和日军苦战了两个月。

10月26日,大场陷落,战况急转直下,战线中部的中国军队有被日军合围的危险,被迫于当晚放弃闸北、江湾一线,退守苏州河南岸。

88师直到此时才撤出闸北,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88师的伤亡极其惨重。

以后来坚守四行仓库的524团1营为例,已经在火线上补充过五次兵员,开战前训练有素的精兵早已损失殆尽,尤其是第三次补充。

原先的524团几乎完全拼光,所以把刚刚从湖北开来的湖北省保安第5团成建制地补入524团。

当时火线补充兵员,对补充来的部队,只收士兵,军官则是任其去留。

但因为524团的连排干部几乎全部伤亡,如1营的3个连长就只剩下1连连长陶杏村,所以对保安5团的干部也基本留用。

保安5团是新成立的部队,最新的一批新兵是在1937年7月抗战爆发之后才入伍的,这些新兵甚至“连枪都没开过”。

撤退命令刚刚下达,就传来《九国公约》成员要在11月初召开会议,讨论中国对日本侵略的控诉案。

因此蒋介石决定在上海市区保留一个阵地,以向世界显示中国军队仍在坚守上海。

第三战区代理司令长官顾祝同根据这一指示,命令88师继续留在闸北,坚守北站至苏州河北岸一线阵地。

88师师长孙元良在电话里接到这个命令就立即表示反对:

“统帅的命令自应遵办,但请长官考虑,如果我们死一人,敌人也死一人,甚至我们死十人,敌人死一人,我留在闸北就有意义。

但我们是孤立在这里,激战之后,我们的干部伤亡了,联络隔绝了,战斗组织解体,粮弹不济,而在混乱无指挥的状况之下被日军屠杀,那才不值,更不光荣!”

孙元良考虑到电话里难以讲清楚情况,马上派师参谋长张柏亭上校赶往第三战区司令部前线指挥部直接向顾祝同当面汇报。

提出以1个团的兵力守备一两个据点作为象征性坚守,得到了顾祝同的同意。

张柏亭回到师部,孙元良对留下1个团的兵力仍然感到可惜,最后决定只留下1个加强营冒称1个团的名义坚守1个据点——师部所在地四行仓库。

之所以选择四行仓库,是因为四行仓库高大坚固,易于防御,又因连日苦战部队伤亡很大,补充的新兵比例很高,集中在一个据点更利于控制部队。

而且四行仓库中粮弹储备充足,甚至为了防备自来水管被切断还储备了大量饮用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守备据点。

随后孙元良召集团以上军官会议,在会上说明了留守闸北的任务和情况。

262旅524团中校团附谢晋元自告奋勇愿意率领部队执行这个任务,于是孙元良命令谢晋元率524团1营留守四行仓库。

谢晋元在接受任务后向孙元良表示:

“在未达成任务前,决不轻易作牺牲。任务达成之后,决作壮烈牺牲,以报国家。

524团中校团附谢晋元:

此时,524团1营还驻守在闸北北站附近的天通庵地区。

26日晚22时接到撤退命令,营长杨瑞符少校无法接受要撤退的现实,还打电话给524团团长韩宪元上校表示不愿撤退。

23时,韩宪元接到1营担负死守四行仓库的新命令,于是立即打电话要杨营长马上赶到团部,当面下达了新任务。

当杨瑞符营长领受任务再回到营部时,已经是27日零时20分了。此时1营各连都已根据26日22时的撤退命令开始后撤,杨营长急忙派传令兵分头去追,自己则在营部等待部队回来。

结果传令兵只追到第2连以及第1连的第1排与第2排,于是杨瑞符营长只好先率这一个半连到四行仓库向谢晋元报到。

没想到27日上午9时许,之前没联络到的1营3连、1连3排和机枪连居然也来到四行仓库。

原来这两个连在撤退途中遇到团部人员,知道1营的任务已经改变,虽然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任务,但他们还是毅然赶到四行仓库报到。

就这样,至27日9时,524团1营共452人全部进入四行仓库,这也是当时中国军队在上海市区的最后一处据点了。

524团1营进入四行仓库后,立即开始备战。由2个班在旱桥警戒。

1连在右翼西藏路占领阵地,

2连居中在四行仓库周边占领阵地,

3连在四行仓库左翼交通银行周围占领阵地,

机枪连在四行仓库屋顶配置2挺重机枪,

另外2挺重机枪则分别配属给1连和3连。

日军第3师团的前卫部队从北站出发自东向西搜索前进,刚接近四行仓库就遭到了1营的猛烈射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们重新展开队形发起进攻,战至12时许,被守军击退。

坚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

27日四行仓库的战斗虽然规模很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表示中国军队依然在闸北坚持战斗。

这个消息迅速在租界流传开来,成千上万的市民赶到苏州河南岸,隔河向四行仓库守军挥动帽子、毛巾、手帕致意,甚至还将日军的集结地点、行动等写在大黑板上通报给守军。

更多的人将守军急需的物资送往上海市商会,不到一天的时间,捐赠的物资就装满了10辆大卡车。谢晋元对外界问及有多少守军时回答:

“八百人”,“八百壮士”由此天下闻名。

28日,四行仓库守军除了得到大量捐赠物资,还得到了杨惠敏送来的国旗,并于29日凌晨举行了简单但不失肃穆的升旗仪式。

四行仓库楼顶飘扬的国旗,是抗战期间最为经典的一个场景,彰显了中国军民不屈的抗战精神,引起了苏州河南岸成千上万观战市民的欢呼。

29日下午,日军再度展开进攻,仍被守军击退。

经过两天的战斗,谢晋元看出了日军的顾忌——

本来四行仓库从军事上讲是一个绝地,根本没有回旋余地,所以谢晋元最初布署防御时还尽量扩充防御纵深:

1连在右

3连在左,

2连居中,

围绕四行仓库周边,四行仓库大楼基本没部署部队。

但是日军顾忌流弹落入租界,所以不敢以重炮直接轰击,只能采取纯步兵的强攻。

于是谢晋元也审时度势地改变了部署,

将部队全部收缩回仓库大楼死守,

机枪连全部部署在楼顶,

对日军形成居高临下之势。

日军正在架梯攀爬四行仓库:

30日,日军出动坦克掩护步兵进攻,被守军用手榴弹击毁2辆。

日军还在仓库墙边架起梯子攀爬进攻,守军推倒梯子,并向墙角猛投手榴弹,再次将日军击退。

束手无策的日军只能集中火力猛轰四行仓库,几乎每秒钟就落弹一发,墙面也被轰出了不少弹孔。

守军反而利用这些弹孔改建成射孔,日军一连三天毫无进展。

四行仓库的战斗,让与四行仓库仅一河之隔的租界当局感到非常棘手,一方面,距四行仓库仅数十米之遥的 西藏路桥南就有煤气公司巨大的煤气罐,一旦流弹击中引起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方面,四行仓库与租界近在咫尺,如果有流弹落到租界,引起擦枪走火的事端,极有可能会演变成国际事件。

甚至打破租界与日军之间微妙的和平关系,因此租界当局希望四行仓库守军尽快撤退。

同时,日军也忌惮一水之隔的租界,不敢放手攻击,在四行仓库的进攻中颜面尽失。

所以也向租界当局施压,企图从外交途径来迫使守军撤离。

于是租界当局首先要求第三战区命令四行仓库守军撤离,并表示允许守军退入租界,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

与此同时,出于对八百壮士的崇敬与同情,许多社会团体和社会名流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国民政府命令四行守军撤退,以保全这支英雄部队。

考虑到“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屡挫日军兵锋,极大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同时也在国际舆论面前展示了中国以弱抗强的不屈意志,出色完成了“争取时间,唤起友邦同情”的使命。

10月31日上午,蒋介石电令88师师长孙元良,命令514团1营于11月1日凌晨2时撤离四行仓库归建。

蒋介石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写到: “为主帅者,爱惜所部与牺牲所部皆有一定限度。今谢晋元死守闸北一隅,任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

此时,88师主力已撤至沪西的北新泾、周家桥、丰田纱厂一线,孤悬敌后的1营如要撤退归建,只能渡过苏州河经租界归队。

由于租界当局有过允许1营通过的承诺,所以孙元良便派副师长冯圣法和参谋长张柏亭与上海市市长俞鸿钧、淞沪警备司令杨虎一起与租界当局交涉。

31日14时,冯、张、俞、杨与公共租界的外国驻军总司令英军少将斯摩利特(Smoleet)等租界当局代表会谈。

租界方面很爽快地答应了通过英军警戒线时的行动协调、对封锁四行仓库后门的日军机枪阵地与探照灯的压制,以及准备通过租界时的交通工具等要求。

21时,张柏亭通过电话命令谢晋元率部于当晚撤出四行仓库。

31日24时,守军分为两个梯队,交替掩护,冲过新垃圾桥进入租界。

在坚守四行仓库和突围战斗中,1营共计阵亡14人,伤23人,击毙日军至少在100人以上。

1营退入租界后,先被带到中国银行仓库。租界当局随即要求收缴1营武器。

谢晋元和全体官兵群情激愤,坚决不同意缴出武器,双方僵持不下。

在漕河泾等候1营归队的张柏亭赶到租界,在了解状况之后,要求谢晋元暂时先交出武器,同时英方也解释进入租界不许协携带武器是惯例。

而且他们只是代为“保管”,绝非“缴械”。

谢晋元这才命令缴出武器——共计步枪200余支,轻机枪24挺,重机枪4挺,驳壳枪20余支,手枪3支,子弹12万发,从这个数字来看,1营几乎是把全部轻重武器都带出来了。

1营被缴械后,步行前往西藏路跑马厅休息,当时已是深夜,沿途还是有大批群众闻讯自发赶来欢迎。

1日上午,1营官兵在吃完早餐后由租界当局派车送往星加坡路(余姚路)胶州路口的意大利兵营,沿途受到上海市民夹道欢迎。

但是一进入意大利军营后,1营就遭到羁押,由万国商团看守。

乘坐由租界提供的车辆前往意大利军营的四行守军:

1营退入租界后,日军立即向租界提出抗议,称如果租界准许中国军队通过,日军将开进租界追击。

在得知1营被租界羁押之后,蒋介石立即指示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向租界提出抗议,要求让1营按原协议通过租界归队。

但之前斯摩利特的谈判早就暗藏杀机,斯摩利特只是驻军司令,只负责军事行动,对于租界的行政与外交事务并无权限。

谈判时不但没有租界当局的正式授权文件,也没有正式签署任何书面协议,租界方面从一开始就只是想把1营骗出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退入租界被强行缴械后,便成为了一支真正身陷孤岛的孤军,被租界羁押在星加坡路(余姚路)胶州路口与胶州公园(静安区工人体育场)一墙之隔的空地。

自1937年11月1日至1941年12月18日,长达4年又1个月零27天,这块营地也被称为“孤军营”。

从孤军被租界羁押后,国民政府就全力展开外交努力,但一直没有奏效。

1940年3月汪伪政权成立,多次派人游说谢晋元率部投效,但都被严词拒绝。

于是日伪就收买了孤军中的败类,于1941年4月24日将谢晋元杀害。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日军占领上海公共租界,此时还有约320名孤军落入日军之手。

日军先将孤军迁至宝山月浦机场旁的空置军营,再于1942年3月将孤军官兵全部关入南京老虎桥监狱。

从1942年5月开始,分六批将孤军押往不同地方作苦工,最远的两批被送到了新不列颠岛和新几内亚岛。

其间有包括继谢晋元之后担任团长的雷雄在内约100人逃脱,回到大后方,还有约100人在做苦工或逃亡中遇难。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幸存下来的四行孤军还有约170人,都受到了从优嘉奖。

“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的象征:

虽然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守卫总共还不到五天时间,但却充分展现出中国军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念,成为抗战中的一面旗帜。

根据“八百壮士”的事迹创造的歌曲《歌八百壮士》,在当时广为流传,歌词中反复出现“中国不会亡”,就是将八百壮士看作坚持抗战、绝不屈服的精神象征。

因此,四行仓库也就成了抗战圣地。

政治和军事协调?:

1937年,国共两党虽然已经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协议,但双方在具体合作上仍存在诸多摩擦和信任问题。

八路军并未被纳入国民政府在淞沪会战中的统一指挥体系。

? 实际效果和后续发展?:八路军在华北地区采用的游击战术成功地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减轻了华东、华中地区的战斗压力。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在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22万人,伤亡9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3个师70余万人,伤亡25万余人。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淞沪抗战: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自卫抗战: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

为确保首都安全,中国统帅部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集中兵力准备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

阵地开进:

后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数次会议

从卢沟桥事变后,统帅部为了应付“七七事变”后的复杂形势,召开了数次会议,讨论初期的战略政略和各方面准备情况。

七七事变后统帅部会议:

7月11日

军实先行筹备,准备将一部分德机械化师调往北方作战,检讨弹药粮秣储备情况和新武器分发情况;

优先补充韩复榘的部队,安抚韩复榘,稳定山东局势;

通信兵向北推进,切实掌握好北方情况。

战火储备够二十个德械师三个月用,粮秣储备有50万人、10万匹马一个月份,正在购办两个月份的储备。

黄河以北无储备,首要任务是将以上粮弹储备一部推进至黄河以北储备。

7月12日

计划派遣熊斌至保定,并向二十九军承诺,如果需要子弹和军实,中央将源源补充。

害怕二十九军擅自妥协,华北进一步特殊化。

7月13日

增拨第2师补充旅(后更名为独立第20旅)一个团秘密进驻上海市区战略要点(虹桥机场等);95师北上填防。

南方开始注意守好后门,并陆续调兵北上。

7月14日

十一日宋签字认可日方条件,国民政府对北方可能丧失极度担忧,同时觉得平汉、津浦路空隙过大,需要调兵北上;但不应全用德机械化师,应夹杂其它稍差部队。

北方如不能坚守,长江封锁就需要切实进行,开始撤除长江之灯塔、航标;海军设立封锁线,巩固吴淞口阵地,江阴要塞强化,原定装海州的88毫米炮,移装江阴。

日方背景:

日本当时执行的是参谋本部参谋次长石原莞尔制定的《国防国策大纲》。提出的假想敌顺序是美、苏。

首先对苏联已经放弃了进攻战略,取而代之以“完成了军备的充实和持久战的准备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苏联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的字眼,就是说在以武力为后盾的情况下与苏联谈判,不与其交恶。

对美国则是“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因为石原知道日本和满洲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可是缺少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和橡胶。

只要不和英美翻脸,石原认为英美会默认“满洲国”的存在,因为有一个日本人控制的满洲,正好为英美消除了共产主义南下的忧虑。

对华战略则是“做好稳固日满和(华北),完成进行持久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反对扩大战争。

也就是说:挑动在西北的国共内战,同时建设满洲国,巩固华北,堵住俄国人南下,再向南洋渗透。

得到马来亚的橡胶和文莱的石油,同时挤走英国人,争取把手伸到“东印”(荷属殖民地东印度群岛,是如今的印度尼西亚),确保石油供应,这以后再和美国进行“最终战争”。

日本30年代早期的计划中还有海陆军联合攻占武汉的计划,但在石原的这个计划中,鉴于中国政府的实力已有所加强,日本已经放弃了一旦开战就攻占武汉的计划,因为那是日本国力所不允许的。

中国军队准备防御上海的第一批部队是第87、88师,原为国民政府的警卫部队。

是德国顾问训练出的样板师,全制式德国武器装备,为国军精锐。

秘密开到上海附近后,军委会命令驻扎在苏州的装备优良的第2师补充旅第二团换上保安队服装秘密进驻虹桥机场等战略重点,以充实上海兵力(当时上海的中国驻军受限于1932年的《淞沪停战协定》,无正规陆军)。

日军对长江口的封锁

引线:

8月9日下午上海虹桥机场事件发生后,时任京沪警备司令的张治中立刻在其苏州的住所召见第2师补充旅副旅长杨文瑔(旅长钟松在庐山受训),要杨文瑔亲自到上海调查事件真相(机场守卫部队隶属第2师补充旅)。

经杨文瑔实地调查核实,认为此事件属于突发事件,并非中日两国蓄意而为之。

尽管如此,中日双方已经处于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二名日本军人擅自驾车持枪强闯机场警戒线是一种严重的挑衅行为,也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

事件发生第二天,中日双方就此事开始交涉和谈判。11日,日方代表提出“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上海市长俞鸿钧秉奉蒋介石之命严辞拒绝。

日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命令日舰开进黄浦江、长江各口岸,所属分舰队紧急开赴上海待战,同时命令在佐世保待机的海军第1特别陆战队以及其他部队增援上海。

抢点:

为抢得战争主动权,赶在日本援军到达之前消灭驻沪日军,中国组织淞沪作战部队张治中部第9集团军(下辖3个师和1个独立旅)准备围攻日军。

13日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对上海市区之敌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及海面舰艇。其攻击重点最初为虹口,后转向公大纱厂。

中国军队测量来袭日机的高度:

增兵:

经数日苦战,第87师占领沪江大学。

第88师占领了五洲公墓、宝山桥、八字桥等各要点,

14日到沪的第二师补充旅(已改称独立第20旅)接替第八十八师(孙元良部)防守上海爱国女校、持志大学,并担任攻击虹口公园和江湾路日军司令部的任务。

8月21日,随88师直冲日军阵地的中国战车:

15日,日本裕仁天皇命令松井石根大将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指挥第3师团、第11师团等军直属部队进攻上海,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军增援部队在中国军队侧后方登陆后,中方已经无力消灭日军陆战队,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军队统帅部,考虑在上海作战比在遥远的北方大平原作战补给方便,避开机动力占优势的日军。

且在有外国租界的上海开战,极有可能引起大国势力的干涉,并可能在外国调停下赢得一个光荣的和平,进而挫败日军对华北的野心,这对相对弱小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8月21日,以日本长门号、陆奥号战列舰为首的庞大舰队,运输着日军上海派遣军先头部队约1万余人从日本出发奔赴马鞍群岛。

22日晚上,日军陆军在马鞍群岛乘换为轻巡洋舰、驱逐舰后,分别向川沙镇、吴淞口一带驶入。

三师团吴淞口登陆:

日军于16日退守江湾以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中心的据点,中日双方在上海一地不断投入军队。

此役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8个集团军又48个师、15个独立旅、9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总数在60万人以上。

日军投入5个师团1个旅团达13万人,鏖战两个月后,日军依靠强大的火力突破中国军队防线。

失利:

10月20日,日军秘密组建第10军准备对中国军队实行大包围,11月5日日军第10军8万人在金山卫登陆,蒋介石因幻想九国公约签字国的干涉,拖延了撤退时机,但此时西方国家绥靖之风盛行,称中国军队主动在上海非军事区挑起战争为破坏和平,对中国的要求置之不理。

中国军队围攻日本陆战队:

几天后,日军包围网即将形成,前线中国军队大乱,部分部队为避免被围已经自行组织撤退。

蒋介石仍死抱着对国联不切实际的幻想,迟迟不肯下令后撤,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最终撤退时,因没有讲明各部队撤退顺序,三四十万中国将士挤在几条公路上,被日军空军轰炸,大撤退变成了大溃逃。

*数十万将士在撤往南京时分散,为南京保卫战的失利埋下伏笔。12万守军各自为战,无法统一作战,数天上海就告陷。

此次为中国军队第一次军种(空军、海军、陆军)和诸兵种(步兵、炮兵、坦克)大规模协同作战,协同效果很差:步兵逼坦克冲锋又不予以掩护,结果坦克被日军全部击毁。

步兵失去坦克掩护后攻坚伤亡惨重,甚至出现一个营部队挤在一条街内被日军堵住街口全部击毙的悲剧。

陈诚回顾上海围攻未胜的教训,认为“以5师之众,对数千敌陆战队实行攻击,竟未能奏效,实在是当时部署种种不当的缘故”。

史说回忆,“步兵与炮兵、战车协同作战的训练从来没做过”。

中日相持受挫:

8月下旬,中国各部队继续围攻盘踞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杨树浦等据点的日军,新抵达战场的中国军队精锐之师第36师迅速投入战斗,在战车掩护下攻入汇山码头,同时空军再次出动配合,轰炸地面及江上日军目标。

我军终因装备低劣、火力不够威猛,面对钢筋混凝土筑造的工事而一筹莫展。

上海守军在闸北堡垒内同日军巷战

8月20日凌晨1时,国民革命军第51师接到军委会发出的入沪参战电令,

于4小时内集结所部于宝鸡火车站开往淞沪,参加上海作战。

8月20日晨至8月22日,宋希濂第36师、王敬久第87师、孙元良第88师和夏楚中第98师的进攻均受阻,伤亡严重。

战局陷入僵持,日军龟缩据点负隅顽抗待援。

8月23日拂晓,日军松井石根率领的2个师团援军先头部队在海空火力掩护下,在狮子林、川沙口、张华浜等方面登陆。

蒋介石闻讯,急令军政部次长陈诚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98师、第11师及刚到嘉定的第67师、第14师火速分赴各处抗击敌人登陆。

蒋介石对第三战区进行了人事调整,冯玉祥到新成立的第六战区去当司令长官,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职务由蒋介石本人兼任。

鏖战:

中日都增兵后,双方鏖战更趋激烈。

中国军队在闸北与日军激战:

8月23日起,敌第3、第11师团在舰炮密集火力掩护下,向吴淞口铁路码头、狮子林、川沙口登陆,进攻宝山、月浦、罗店、蕰藻浜中方阵地。

张治中派王敬久为淞沪前敌指挥官,指挥第9集团军所辖部队抗击登陆日军。

与此同时,刚组建的第15集团军在罗卓英指挥下,向宝山、川沙口登陆之敌发起反击,第98师于8月24日击退攻占狮子林的日军,歼敌数千人。

第11师冒着飞机猛烈轰炸,收复罗店;日军不甘失败,调集坦克、飞机和重炮大举反扑,围绕罗店双方展开拉锯战,守军阵地几经易手。

血战至29日,罗店再告陷入敌手,刚刚从德国回国奔赴前线的黄维率第67师奋力突入,旋即又被击退。

重组:

8月31日拂晓,日军以飞机30余架,并以海军舰炮猛击吴淞,强行登陆;日军另一部由市轮渡码头登陆。

中国守吴淞的第六十一师的一个团,伤亡过半,不支后退;惟吴淞炮台,仍由上海保安总团固守。

张治中将在刘行的第六师调到杨行、吴淞,驱逐登陆之敌。

该师于31日夜,向吴淞攻击前进,与敌遭遇于杨行以北地区,发生激战。

又第61师因损失惨重而被缩编为一个团,师长杨步飞被撤职,军政部命令第二师补充旅(即独立第20旅)充编该师。

重组后的第61师下辖两个旅,钟松任师长,杨文瑔任第181旅旅长,邓钟梅任第183旅旅长,随后该师奉命在唐家宅、陈家行一线沿蕰藻浜右岸阻击日军。

与日军第9师团往返拼杀,战况惨烈,二名团长壮烈牺牲(第361团团长李忠、第365团团长季韦佩)。

9月1日,日军1000余人围攻狮子林炮台。日军为连接和扩大两个师团的登陆。

9月2日至5日,连续以军舰、飞机、坦克支援,向防守月浦、宝山的中国第98师夏楚中部发动猛烈进攻。

98师一部与敌反复白刃搏斗,多数牺牲,因伤亡过重,第98师撤出阵地。

9月2日起,日军重兵进攻三官堂第六师阵地,并强渡泗塘河,被击退。

3日至4日,日军连续向三官堂一带进犯。第六师十八旅奋勇阻击,歼敌不少,但该旅伤亡甚众,旅长翁国华和团长朱福星负伤。

5日晨,敌分由吴淞、张华浜和沙龙口夹击宝山至三官堂阵地。第六师腹背受敌,各村落都被烧夷,火药局守兵全部牺牲。

第十七旅旅长丁友松以下伤亡过半,相持至午,该师退守泗塘河。

日军越过泗塘河桥向西侵犯,于是,狮子林、吴淞间联系通道被敌打通,而宝山城中国守军由此陷入重围。

9月5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发起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奉命坚守宝山的98师第583团3营500余人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必死决心,一次次打退敌军疯狂进攻。

日军施放硫磺弹,城中燃起冲天大火,所有建筑化为瓦砾堆。战至7日晨,日军以坦克为前导始得突入城内。

姚子青率全营官兵与敌巷战,打尽最后一颗子弹,至当日上午10时,除一人前夜受命突围向上级报告军情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宝山保卫战进行的同时,罗卓英的第15集团军为克复罗店,与日军再度激烈交战。

但日军在占领宝山后,以一部沿宝罗公路向西攻击,吴淞方面日军也越过泗塘河西攻,日军尚不断在各地登陆,中国军队顿时面临腹背受敌的威胁。

至9月中旬,日军援兵陆续开到,中国方面因无制空和制海权,在进攻敌据点、抗击敌登陆和逐地争夺战中损失惨重,部队疲惫至极,被迫转入防御。

此前,9月6日,第三战区发布的第二期作战计划:上海战区以持久抗战为目地,限制登陆之敌发展,力求各个击破之效。

各个击破不能达成时,则依次后退于敌舰射程外之既得陆地,施行顽强抵抗,待后方部队到达,再行决战而取最后胜利。

已做好攻坚不利转而实施防御作战的准备。

防御:

9月9日,日军沿军工路、淞沪公路和月浦、罗店之线向中国军队发动强大攻势,我军同敌展开殊死搏杀,9月11日,第15集团军右翼阵地被突破,部队减员严重,遂渐次退至罗店以南施相公庙、浏河之线预筑阵地。

第9集团军亦转移到北站、江湾、庙行、蕰藻浜右岸之线预筑阵地,与日军形成对峙。

日军逐渐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日本最高层决定将侵华的主要作战方向由华北转移到上海,并要求加快上海战役进程,再次作出增兵的决定。

将华北方面军所属第9、第13、第101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此外,还从台湾调来了步兵旅团、重藤支队、第1后备步兵团以及伪靖安军第1旅。

伪李春山旅和伪于芷山旅等部队,这样,加上原有的几个师团,日军到9月下旬在上海的兵力。

光步兵就达到了当初松井石根要求的5个师团,算上空军和海军的兵力,日军在沪总兵力达到20万人。

增兵:

面对敌人调兵遣将,国民政府迅速增派各省及中央军部队至淞沪参战。

集团军中,除了原有的第8、第9、第15集团军外,又增加了薛岳的第19集团军、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稍后,又调来廖磊的第21集团军。

9月21日,前线部队部署也做了调整,以应对作战需要:第15、第19集团军编为左翼兵团,陈诚为总司令。

下辖3个军团、江防军总司令部及总预备队,共约16个师、2个要塞司令部、4个独立团、1个江苏保安队;作战地域为蕰藻浜以北的万桥、罗店、广福地区。

第9集团军为中央兵团,朱绍良(取代因病调任大本营管理部任部长的张治中)为总司令。

下辖7个军18个师、1个独立旅、1个炮兵旅、1个淞沪警备司令部和1个上海保安总队;作战地域为北站、江湾、庙行一线及其以西地区。

第8、第10集团军为右翼兵团,张发奎为总司令,下辖10个师、3个独立旅、3个新编旅、1个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和1个岸防部队。

作战地域为苏州河以南至杭州湾北岸地区。加上不久后赶赴上海参战的第21集团军及川军刘湘部5个师,国民革命军总兵力已达73个师、70余万人。

中国军队转入防御后,日军开始发动大规模进攻。

9月22日,日军集中主力猛攻固守罗店的左翼军阵地,至24日夜,日军复以两个师团持续冲锋,国军第159师、第160师全体阵亡。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鉴于日军有以主力于宝浏公路两侧地区击破左翼军之势,为保存实力,持久消耗敌人。

乃命令左翼军各部队逐次转入第二线阵地防守,相继打击日军。

此时,松井石根见从侧翼突入包围中国军队的企图无法实现,于是决定改分割包围为中央突破,集中兵力进攻蕰藻浜一线。

10月1日开始,日海军、航空兵协同地面部队发起新的攻击。

北路以山室宗武第11师团指向广福、陈家行;南路集中第3、第9、第13、第101师团强渡蕰藻浜,向大场、南翔进攻,以切断大场至江湾地区守军与外界联系,使之成为孤军。

10月5日至9日,国军第8师、第59师、第61师、第67师、第77师、第90师及税警总团等作战部队相继退出阵地。

9日起,日军再度集中海空军火力,配合步兵向蕰藻浜南岸强攻,最终被中国守军遏止攻势。

10月15日,日军突破蕰藻浜,战局再度告急。

10月19日,中国守卫蕰藻浜南岸的部队,配合廖磊第21集团军发动全线反击。

当日,日军吉住良辅第9师团、伊东政喜第101师团及第3师团一部,亦向蕰藻浜南岸发起猛攻。

激战至25日,部队被迫撤退。左翼军4个团在广福南侧向北路日军反击作战,也被日军击退。

日军乘机反扑,兵锋直指大场。

转移:

10月23日,日军以重兵直趋真太公路,威逼大场左翼。

刘行方面日军,渡过蕰藻浜后攻向大场以西塔河桥,我军第18师朱耀华、第26师刘雨卿、第67师黄维等部经过艰苦抗击,阻住日军攻势。

此时,中国军队从大场东面,经大场、市中心向东北而成一半圆形阵线,绕于江湾以北。

庙行、大场位置突出,遂成日军眼中钉,日军调集各种火炮、飞机集中猛烈轰击,方圆数里,几为焦土。

日军接着又以40余辆战车为前导,掩护步兵夺占胡家桥、塔河桥、走马塘等处阵地。

守军为保存实力向南翼转移,大场失守。

大场丢失全线撼动,塞克特防线实际上已被突破。

第三战区只得作出放弃北站——江湾阵地之举。

中央军部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左翼军也奉命转移,至10月28日,中国军队退入浏河、沈家桥、朝王庙、徐家行、广福、陈家行、江桥、北新泾至梵王渡一线的第二期既设防御阵地,新防线长达35公里。

中方撤退:

淞沪会战进入10月底和11月初,中国军队虽处于被动地位,一再后撤,但仍控制上海,这无疑是与日本当初的判断和盘算背道而驰的。

日本统帅部决定将战略重点转向华中、华东。

为此,决定成立华中方面军,日军统帅部还于10月20日下令从华北和国内抽调第6、第18、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团)。

独立山炮第2团,野战重炮第6旅,第1、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共约12万人,组成第10军。

由柳川平助中将担任司令官,准备实施登陆作战以打开局面。

同时命将在华北的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淞沪前线日军兵力至此增至27万人。

其中包括陆军9个师团另2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

日本第10军登陆以后的形势:

就在敌人大举调兵遣将、即将大兵压境之际,蒋介石却又深陷于列强干涉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中,并宣布撤销撤退命令,各部队坚守原先阵地。

短短时间内命令两次反复,使得中国守军士气大受影响,队伍秩序开始出现混乱。

11月5日拂晓,日本新组建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中国军队防线南方的背后。

因蒋介石一直认为日军全力进攻上海正面,不会有从杭州湾登陆的可能,故在战事趋于激烈、兵源枯竭之时,将防守杭州湾的部队一一投入前方战场。

到日军登陆时,在杭州湾北岸从全公亭至乍浦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仅有陶广第62师的2个步兵连、炮兵第2旅2团6连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遂迅速即被日军击溃。

日军登陆成功后,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合编成立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统一指挥,日大本营规定其作战地域为联结苏州——嘉兴一线以东。

任务以挫伤敌之战斗意志,获得以结束战局为目的,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第6、第18师团按照预先部署,分别向松江、沪杭铁路扑去。

蒋介石得知日军登陆金山卫的消息后,立即命令淞沪战场前敌指挥官陈诚作出应变处置。

陈诚急令右翼军的东北军吴克仁第67军前往增援松江,却未能退敌。

11月8日夜,日军凭借强大火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第67军全军覆没,日军遂占松江。

随即兵分两路,一部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主力则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

9日,切断沪杭铁路及公路。与此同时,日第16师团在中岛今朝吾指挥下在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合拢之势。

苏州河北岸的日军6个师团于10月31日强渡苏州河后,迅速向两路登陆日军靠拢,淞沪地区中国70万大军顿陷危险境地。

11月8日晚,蒋介石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

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结果演变成全面大溃退。

自9日起,日军击退中国军队零散抵抗,连占虹桥机场、龙华、枫泾、青浦。

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南市及浦东我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奉令撤出阵地。

当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

战争结果:

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

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中国军队向吴福、澄锡国防线撤退,江阴保卫战开始。

至此国军以60%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话语,淞沪会战拉下帷幕。

中方伤亡:

据《中国抗日战争史》,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则有30万余的将士为保卫祖国献出了鲜血与生命!

我军阵亡中将军长1人,阵亡师长、副师长4人,阵亡团长28人,阵亡营长44人。由于中方海军司令官的“沉船战术”泄密,中央海军全军覆灭。

日方伤亡:

根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室编《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1937年8月13日至11月8日这一期间,日军伤亡数字累计从8月13日至11月8日合计:名。

不过至11月8日中国军队虽已开始后退,但战斗仍然非常激烈,上海的大多数日军仍然不断前进、战斗中,战场形势一片混乱,这时及以前是无法统计日军准确的伤亡数字的。

最后日军确认从上海登陆到占领南京,截至12月27日,日军累计战死、战伤死、战病死共人,负伤约5万人,合计伤亡在7万以上。

考虑到日军在追击战和攻占南京作战中伤亡不大,由此估算在淞沪会战中日军约战死2万人,受伤约4万人,合计约6万人。

此战国民革命军伤亡33万多人,为日军损失的5.5倍。

兵力对比:

中方将领:

司令长官:冯玉祥(后由蒋介石兼任);副司令长官:顾祝同;

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兼任)、第十集团军(司令刘建绪);

中路军总司令朱绍良,下辖第九集团军(司令张治中,后由朱绍良兼任)、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廖磊);

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九集团军(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罗卓英);

淞沪会战中,蒋介石的嫡系精锐部队(除卫立煌、汤恩伯部在华北外),几乎全部投入战场。

桂军、粤军、川军、滇军、湘军、东北军等部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也先后投入,共70多万人。

当时军事委员会能够指挥的军队约有180个师,参加淞沪会战的达73个师。

日军部队:

日本方面,日军在战争之初迅速组建“上海派遣军”,先后增兵三次,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最终投入9个师团,总兵力达30万。

在虹口集结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

日本8月15日编组上海派遣军的时候,只有第三师团和第十一师团,9月11日增加第9、13、101共3个师团另2个重炮旅团等部队。

这时上海日军共有13万人(同期华北日军有5个师团15万人),10月20日,华北平原战事基本结束。

华北日军以一个师团继续南下,3个师团为主力攻入山西山地。

除维持治安外把多余的1个师团投入上海战场,11月4日在金山卫登陆,次时上海日本陆军总兵力为8个师团又2个支队,一个混编陆战队共20万人。

其中隶属上海派遣军的为第三、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六、第一零一师团等6个师团。

隶属于第十军的有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师团等共3个师团。

另有从华北的第五师团分遣出来的国崎支队和原属台湾守备队的重藤支队。已经超过部署在华北的日军5个师团,成为对华作战的主战场。

海军部队参战的有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舰艇30余艘,其中航母4艘。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

第八战队(鬼怒号、由良号、名取号)、第2驱逐队、第21驱逐队、第一水雷战队(川内号、第9驱逐队)。

第1警戒队(八重山号、坚田号、保津号、二见号、 栂号)。

第2警戒队(势多号、热海号、比良号、鸟羽号、莲号、栗号)。

参加淞沪会战作战飞机架约390架,其中陆航210架,海航180架。航空部队为:

第一联合航空队(木更津航空队、鹿屋航空队)、

第二联合航空队(第12航空队、第13航空队、第21航空队、第22航空队)、第一航空战队(龙骧号航空母舰、凤翔号航空母舰)、第二航空战队(加贺号航空母舰)、第十二战队(神威号水上母舰)及第22航空队(7月28日编入第三舰队)。

战争影响:

这次淞沪会战,中国虽然战败了,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

同时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日军在上海浴血缠斗三个月,才勉强攻下国军的阵地,已经使得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抗日实力与决心,产生刮目相看的态度。

而日军久战未胜,日本的民心士气,则出现了怀疑与困惑。

日本几乎已经可以确定,无法在短期内结束与中国的战争,那么日本就将面临其战略最大的致命弱点。

就是日本缺乏战争与民生的资源,根本经不起长期的消耗,一旦它无法在中国战场上达成速战速决,那么最后的溃败,也就成为日本无法避免的命运了。

在淞沪会战惊心动魄的三个月当中,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

战争评价:

正面评价:

中国部队机动性极差,假如完全采取守势作战,将会无法取得战略主动。

日军若是掌握全面战略上的主动——一旦它在华北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迟早会对长江三角洲的政治、金融重心发动攻击。

这时蒋介石将根本无法两面兼顾。因此不如由中国主动在上海发动攻势,强迫日军改变战略决战地点,对于中国更为有利。

所以中国放弃在华北的决战,以及在华东果断形成决战,是掌握战略主动的正当决策。

一旦由日军控制战略主动,华军将更会首尾难以兼顾。

从日军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的组成,即可显示日本对于在华北决战的准备十分迅速与完整,假如华军真的以主力反攻华北。

蒋介石更是鞭长莫及无法有效指挥,而漫长的补给线,也将会发生无法支持一百个师作战的严重后勤问题。

因此日军将会在华北更为轻易地大获全胜。

此外,日军仍是可以以海空优势,随时威胁上海地区,中国无法将有限的兵力,分散布防。

资深外交官、国际法泰斗厉声教曾评价称:

“淞沪会战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重大作用。

此后八年间,日军陷入泥沼般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最终被彻底击败。

尽管如此,淞沪会战最终还是以上海和苏杭等城市及江浙一带的富饶土地的沦陷而告终。”

负面评价:

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战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

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不能被视为是战略上的成功。

蒋介石虽然早有作战计划并决定出其不意地发动进攻,但是对于日本方面对中国军队进攻可能作出的反应,却“一切未经考虑”。

“所以蒋介石在上海地区集结兵力迎战,可能出敌不意,而敌之对策亦出蒋之不意”。

中方英烈谱:

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阵亡校尉级以上军官近千名,其中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0余名(不含牺牲后追晋者)。

部分英烈:

1.黄梅兴少将。1896年生,字敬中,广东平远县人,黄埔一期毕业,国军第9集团军第88师第264旅旅长。

1937年8月14日下午3时许,黄梅兴将军亲临前线指挥,在连续攻破十余个日军坚固堡垒后,不幸在爱国女校附近被日军迫击炮弹击中,壮烈殉国,时年41岁。

一同殉国的还有旅部参谋主任邓洸中校及通讯排官兵30余人。

黄梅兴将军是淞沪抗战国军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后追授陆军中将。

2.蔡炳炎少将。1902年生,字洁宜,安徽合肥人,黄埔一期毕业,国军第18军第67师第201旅旅长。

淞沪抗战中有“血肉磨坊”之称的罗店争夺战中,第67师协同第11师保卫罗店,与日军展开反复争夺。

1937年8月27日晨,蔡炳炎将军亲率402团两个营攻击罗店日军,不幸中弹阵亡,以身殉国,时年35岁,后追授陆军中将。

3.路景荣少将。1902年,江苏武进人,1902年生,黄埔四期毕业,国军第98师583团团长,师部少将参谋长。

1937年9月10日在上海月浦与日军激战中牺牲,时年35岁。

4.杨杰少将。1895年生,字子英,河北容城人,1895年生,黄埔四期毕业,国军第1军第1师第1旅副旅长。

1937年10月11日,在淞沪会战顾家宅之役中牺牲,时年42岁。

5.庞汉祯少将。1901年出,字胤宗,广西靖西县人,广西陆军讲武堂及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毕业,国军第7军第170师第510旅旅长。

1937年10月18日,庞汉祯将军率部抵沪参战,19日夜进入阵地,接替517旅守备谈家头至陈家行一线

10月22日,日军集中第3、第13、第101三个师团主力进攻国军第21集团军,在庙行与陈家行之间突破守军阵地,战斗惨烈。

10月23日下午3时,在陈家行指挥战斗中,被日寇火炮击中牺牲,时年36岁,后追授陆军中将。

6.秦霖少将。1900年生,字松涛,广西桂林人,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国军第7军第171师第511旅旅长。

1937年10月率部抵沪参战,驻守南翔,初在张家楼、湖里宅、季项宅、苏家宅一带二线布防,为预备队,后入一线参战,所部作战勇猛。

1937年10月23日,秦霖将军在日机轰炸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7岁,后追授陆军中将。

7.官惠民少将。1906年生,字剑豪,广东曲江人,黄埔四期毕业,国军第4军第90师第270旅旅长。1937年10月28日在嘉定清水显牺牲,时年31岁。

8.刘启文少将。1898年生,河南南阳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国军第67军第108师第322旅旅长。1937年11月8日在石湖荡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9.吴克仁中将。1894年生,字静山,黑龙江宁安人,满族,保定军官学校5期炮科毕业,国军第67军军长。所辖107、108师是淞沪抗战中最后赶到战场的原东北军主力。

1937年11月8日拂晓,日寇柳川第10军主力渡过黄浦江,猛攻松江县城,吴克仁将军率部与日军展开激战,击退敌军多次进攻。

9日,吴将军在掩护上海守军撤退时,在白鹤港遇到日军便衣队袭击,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10.吴桐岗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参谋长,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松江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11.邓玉琢少将。1903年生,辽宁东港人,国军第67军第107师参谋长。1937年11月9日在上海松江与敌激战中牺牲。

12.朱之荣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第107师第321旅旅长。 1937年11月10日在上海松江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13.李伯蛟少将。1897年生,湖南邵阳人,早年投军,国军第28军第63师第187旅旅长。

1937年11月在上海金山卫阻击日军登陆部队,激战中牺牲。

14.吴继光少将。1903年生,江苏盱眙人,黄埔二期毕业,

1937年11月11日在白鹤港与日军激战中牺牲,时年34岁,后追授陆军中将。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记忆中,慕钱沪剧团的选择无疑是一曲壮丽的悲歌。

1937年深秋,淞沪会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四行仓库的弹痕依旧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在这片见证了无数英勇与牺牲的土地上,慕钱沪剧团决定以艺术之名,向世人展示上海军民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

夜幕降临,四行仓库外,一盏盏昏黄的灯光照亮了简易搭建的舞台,周围是残垣断壁,空气中弥漫着历史的沉重与悲壮。

沪剧《八.一三》在观众的期许中缓缓拉下了惟幕。

剧中,钱晚夏饰演的沙奶奶,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上海女性,以其深情而坚定的嗓音,唱出了那段震撼人心的唱段:

“八月十三日,炮火连天起,上海儿女齐上阵,誓守家园不退缩……”

她的声音穿透夜空,仿佛穿越时空,将观众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胜利的渴望。

钱晚夏的表演,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情感的倾泻。她的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上海军民在绝境中寻找希望的坚韧。

当唱到“虽败犹荣,血染的风采,永载史册,光照千秋”时,全场静默,只有她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

演出结束,灯光渐暗,但观众的情绪却久久不能平息。

他们缓缓起身,坐在了那些曾流淌过英雄鲜血的地板上,沉默中蕴含着无限的敬意与感慨。

老人们回忆起那段历史,眼中闪烁着泪光;年轻人则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心中燃起了对和平的珍惜与对英雄的敬仰。

“这场仗,我们虽未能全胜,但那份坚持与牺牲,已足够让后人铭记。”

一位头发斑白的老者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岁月的沧桑与深沉。

“是啊,正是有了这些先烈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安宁。”

旁边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在向下一代传递着这份不屈的精神。

夜,更深了,但四行仓库前,那份由沪剧《八.一三》所激发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却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房。

慕钱沪剧团的这次演出,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提醒着每一个人: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为了家园与和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将永远流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三国之凤舞九天至尊龙神系统新明史斗战天寒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摸宝天师蛊毒七零二婚:糙汉老公夜夜哄韩三千苏迎夏免费阅读快穿之每天都和BOSS谈恋爱从那座韩城开始网游之暴力狂医最强药王花乡孙悟空:其实我还有一个哥哥私人定制:狂傲少夫人来袭她靠荒野直播逆袭鲶鱼有情成不了精要命!她马甲满级,你惹她干嘛左道问仙
经典收藏精灵文娱两手抓,全球最强训练家咸鱼带着空间到了末世小夫人娇软可口,禁欲池总缠上瘾杀穿诡片世界鬼灭之刃:全是刀子皇兄他蓄谋已久原神:不要过来啊!我们是朋友啊觉醒蓝银草的我被认为是木遁在朝堂被偷听心声后,他们都颠了异世情缘之登灵雀车我是阴阳两界巡查使这个杀手有亿点财迷重生后人宠开局!摆烂后我重生了穿成修仙界的凡人公主后我登基了读心吃大瓜!炮灰们集体崩人设了LOL:快苟到世一上,你玩实名制?被赶出豪门后我成了大佬的白月光叔叔,谈恋爱吗?他红了眼眶,哑声祈求,亲亲我吧
最近更新灵师大陆:超越始明大道纪娇软小狐狸,被消防员娇养了崩坏: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观影?法外之权恰逢烟华高智商复仇家,他们叫我疯子兰庭葳重生七零:再抢我气运打你哦!神豪:给帅哥花钱返现,逆袭人生四合院之赵正凡的幸福人生古舞美人一舞惊鸿,外媒酸疯了我只想岁月静好,别逼我大杀四方紫荆录面相化繁而简:二眼看透对方演个恶毒女配,成了男主白月光源化万物考古考出个修仙界九千岁他太难哄了家养幼稚霸总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 半楼书屋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txt下载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最新章节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