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首页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功夫好?手榴弹怕不怕相公是只狐狸精大魏风华:穿越三国之我是曹叡神笔从项羽始刺明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五代窃国红楼医我在上海当日伪汉奸的那些日子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09章 叶向高:明朝晚期的政治舵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早年经历

幼年时期的叶向高随家人四处奔波,躲避倭寇的侵袭,生活极为艰苦,食物短缺,居无定所,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对叶向高而言既是磨难也是考验,锻造了他的坚韧性格和生存智慧。尽管遭遇重重困难,叶向高却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家人的庇护,一次次从死亡边缘挣扎回来,这无疑为他日后在政治生涯中的坚持与奋斗奠定了基础。

转折点出现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这一年,着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率领部队成功攻破了牛田倭巢,有效地平定了福建沿海地区的倭患。随着倭患的平定,叶向高一家终于能够返回故土,重建家园,这也意味着叶向高可以开始接受较为稳定的教育,为将来步入仕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万历十一年(1583年),叶向高通过科举考试,一举高中进士,这标志着他正式迈入了明朝的官僚体系。中进士后,他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这是明代文官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职位,通常由新科进士中的佼佼者担任,负责编纂史书和起草诏令,显示出叶向高在学术上的出色表现和官方对其能力的认可。

不久,叶向高又被提升为编修,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职务,负责校勘经史典籍,参与国史编纂工作,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学术研究能力。随后,他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这个职位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副校长,负责管理南京国子监的日常运作和教学工作,表明叶向高在教育领域也有卓越的才能和贡献。

在担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期间,叶向高虽被调任为左中允,但依旧兼任司业的职责,这意味着他不仅需要处理政务,还要继续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双重角色的承担,体现了叶向高在多方面的能力与才干,同时也为他日后在政坛上的崛起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人脉。

二、陈弊矿税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明朝朝廷正值多事之秋,矿税问题尤为突出。这一年,叶向高被征召任命为左庶子,负责充任皇长子的侍班官,这对他而言本是仕途上的一大进展。然而,面对当时盛行的矿税征收,叶向高深感忧虑,他毅然上疏朝廷,援引东汉西邸聚积钱财导致祸乱的历史事例,力陈矿税之弊,希望朝廷能够引以为戒,废止矿税,但他的意见并未得到皇帝的批复。

尽管如此,叶向高并未放弃。不久后,他因政绩突出被提拔为南京礼部右侍郎,随后又改任吏部右侍郎。在新的职位上,他再次陈述矿税给国家带来的深重危害,并特别请求罢免辽东税监高淮,言辞恳切,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然而,由于朝中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利益纠葛,叶向高的这些建议依然未能得到采纳。

与此同时,妖书案的兴起更是加剧了朝野的动荡。在这关键时刻,叶向高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忠贞不渝。他写信给内阁大学士沈一贯,极力规劝其冷静处理妖书案,避免扩大打击面,祸及无辜。然而,沈一贯对此并不领情,反而因此对叶向高心生不满,导致叶向高在南京任职的九年里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晋升。

三、唯一宰辅

叶向高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被提拔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之一,这标志着他政治生涯的重大转折。当时,沈一贯已被罢免,朱赓独揽大权,明神宗决定增补阁臣,叶向高与王锡爵、于慎行、李廷机一同获此殊荣。然而,命运似乎有意考验叶向高,于慎行不久便去世,王锡爵坚决辞官,而朱赓也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离世,李廷机则因舆论压力长期避世,于是叶向高成了唯一在位的辅臣,肩负起内阁首辅的重任。

明神宗在位后期,怠政现象严重,他长期不上朝,导致国家大事积压,官僚体系运转不畅,许多重要职位空缺,任命官员的敕令也无法正常下达。叶向高面对如此局面,深感忧虑,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积极应对朝政混乱的局面。他多次向神宗提出建议,希望皇帝能够更加勤政,但神宗虽然表面尊重叶向高,实际上对他的谏议采取的态度却是阳奉阴违,十条意见中往往只采纳二、三条。

太子讲学的中断是当时朝野关注的焦点问题,叶向高多次上书请求恢复太子的学业,但神宗始终不予理会。太子母王贵妃去世后,其丧礼的拖延更凸显了朝政的紊乱,叶向高几番争取才使得丧礼得以顺利进行。福王(即朱常洵,郑贵妃之子)的封国问题更是棘手,叶向高多次请求福王回封国,但神宗先是推迟日期,后又提出福王必须拥有四万顷庄田的苛刻条件,这不仅违背了祖制,也引发了朝臣的不安。

叶向高深知福王留京对太子地位的潜在威胁,因此他上疏力争,指出若福王不及时回封国,将有损皇室信誉,且会重蹈明世宗时景王未归封国的覆辙,当时裕王(即后来的明穆宗)处境险恶。面对神宗的辩解,叶向高强调了太子与神宗之间情感沟通的重要性,呼吁神宗坚守诺言,确保福王按时归藩,以安民心。

四、善于决断

叶向高在处理重大事件时展现出的果断和智慧,尤其体现在王曰乾事件中。锦衣百户王曰乾,一名京城的奸猾之徒,与孔学、赵宗舜、赵思圣等人相互攻讦,事情尚未在刑官处定论,他就擅自闯入皇城,使用火炮引起轩然大波,并直接向皇帝递上奏疏。这起事件不仅令刑官震惊,甚至惊动了明神宗,王曰乾在奏疏中指控郑贵妃的内侍姜严山、孔学及王三诏等人使用巫术诅咒皇太后和皇太子,意图拥立福王。神宗对此感到震惊和愤怒,质问为何内阁首辅叶向高没有及时处理此事。

叶向高临危不乱,迅速上疏,分析了事件性质与处理策略。他指出,此事件与之前的妖书案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此次事件的当事人皆可查证,只需依法审讯即可查明真相。他建议神宗保持冷静,避免过度反应,以免引发朝野动荡。关于王曰乾的指控牵涉到贵妃和福王,叶向高认为这纯属恶意诽谤,主张将王曰乾的奏疏扣留,同时命令司法部门追查所有涉案奸人,尽快确定福王归藩的日期,以此来平息舆论,稳定局势。神宗听取了叶向高的建议,太子和福王得以避免进一步的宫廷纷争。

此外,叶向高在处理福王归藩的问题上也展现了其政治手腕。面对郑贵妃试图以庆祝太后七十大寿为由挽留福王,叶向高巧妙地提出提前为太后举行寿礼,同时坚持福王按原计划归藩,以平衡各方利益。他拒绝了神宗要求宣布挽留福王诏书的命令,指出此举将加剧外界的猜疑和恐慌,最终说服神宗收回成命,确保了福王顺利回到封国,避免了一场可能的宫廷风波。

叶向高不仅在紧急情况下表现出色,他还多次上疏神宗,直指当时国家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包括人才匮乏、君臣隔阂、官员争斗、横征暴敛、道德沦丧等。他恳请神宗振作精神,任用贤臣,革新政治,否则国家危亡并非来自外敌,而是内部的腐败与混乱。尽管叶向高的言论真诚恳切,但神宗并未采纳其建议,甚至对叶向高的多次辞职请求也置之不理,仅以诏书勉励挽留。

在万历四十年(1612年),叶向高再次呼吁神宗,鉴于历代帝王在位超过四十年者寥寥无几,应借此机会大力推行新政,选拔人才。然而,神宗依然没有响应,叶向高每月请求辞职,神宗虽多次挽留,但对叶向高的核心诉求始终视而不见。叶向高担忧国家官僚体系的空洞化,各地灾荒频发,以及朝廷与民间的隔阂日益加深,他反复强调用人之道的重要性,警告神宗如继续闭门自守,恐将招致无法挽回的灾难。

五、辞官归乡

叶向高在晚年时,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即便是在病榻之上,他仍旧坚持履行内阁首辅的职责,这在当时被视为一种非常态的行政方式。在病重期间,叶向高不得不在家中草拟奏章和诏书,这一行为持续了一个月之久。然而,随着病情的加重,叶向高意识到在家中处理公务的做法并不符合朝廷的体制,他开始感到不安,于是提出了坚决的辞职请求,希望神宗能够同意他卸任,以便有新的阁臣接替他的位置,确保朝廷的正常运转。

尽管叶向高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神宗却并未立即批准他的辞职申请,反而派遣鸿胪官前往叶向高的住处,以示慰问并劝他继续留任。直到神宗万寿节时,叶向高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他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处理朝政。在这段时间,叶向高主持了癸丑年的会试,这本是一个常规的考试活动,但由于当时官员的奏章都堆积到了考场,这一情景反而成为了一桩罕见的奇闻,反映出当时朝政的混乱状态。

在叶向高的任期内,神宗考核选拔了大量科道官员,但任命通知却迟迟未下达,叶向高数十次上疏催促,最终经过两年的等待,任命才得以落实。然而,新官上任后,朝廷内部的攻击和争斗也随之增加,神宗对此颇为不满,开始扣留奏章,不再下发。面对这种情况,叶向高请求将这些奏章转交给相关部门,以确定官员的去留问题。他指出,缺乏足够的高级官员,特别是六卿中只剩赵焕一人在位,以及长达十年都御史的职位空缺,导致了监督机制的失效,这严重影响了朝廷的稳定和人心的安定。

叶向高屡次上疏请求增加内阁成员,前后共有一百多份奏章,神宗最终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任用了方从哲、吴道南两位阁臣。叶向高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上疏表示感谢,同时也再次提出了辞职请求,但神宗下诏对他进行了嘉奖,并拒绝了他的辞职。

到了同年二月,皇太后驾崩,三月,福王返回封国,叶向高认为这可能是自己辞官归乡的合适时机,于是他更加频繁地提出辞职请求,前后提交了十余份奏章。终于,在八月,神宗批准了叶向高的辞职。叶向高在内阁任职期间,由于政绩显着,被多次晋升,包括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等。在他离职之际,神宗下诏加封他为少师兼太子太师,赏赐白金百两、彩帛四件、表里大红坐蟒一件,并派遣使者护送他回乡,以彰显他对国家的贡献和皇帝对他的尊崇。

六、调和党争

叶向高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面对晚明政坛上日益激烈的党争,他试图扮演一个调停者的角色,力图调解各大臣之间的矛盾,以求政治局面的稳定。然而,晚明时期党争的根深蒂固,使得叶向高的努力显得尤为艰难。当时,御史郑继芳与给事中王元翰之间的冲突,引发了朝堂上两大阵营的对立,叶向高提议将双方的奏疏下发给部院,通过公正的评判来裁定是非,以期平息争端。然而,神宗并未采纳他的建议,这导致了党派之争的进一步升级。

不久,围绕李三才的争议又引发了新一轮的党派斗争。李三才在朝中颇有影响力,而无锡的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吸引了一批朝臣的支持。顾宪成在李三才遭受攻击时,积极为其辩护,这使得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党争格局变得更加微妙。在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的京官考察中,攻击李三才的刘国缙和乔应甲分别因过失和年例被处理,这一事件成为了党争的导火索,叶向高在此过程中秉持公心,力求公正,使得考核官吏的大典得以顺利完成,但未能从根本上缓解两派之间的对立。

随着时间的推移,齐、楚、浙三大派系的势力逐渐壮大,它们与东林党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最终演变成为了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天启年间,魏忠贤掌权后,王绍徽等人撰写的《东林点将录》成为打击东林党人的工具,这份名单罗列了许多被视为东林党人的官员,叶向高因其曾经的立场和行动,也被列为东林党党魁,成为了魏忠贤打击的目标。

七、二度为相

叶向高在离开政坛六年之后,于明光宗即位时受到了特别诏书的召唤,不久明熹宗登基,再度下诏急召叶向高回京复职。面对皇命,叶向高虽多次上疏推辞,均未获准。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叶向高重回朝廷,被授予中极殿大学士之职,再度出任内阁首辅。在复出之初,叶向高便向熹宗表达了他对奏章流程的看法,强调了自己在神宗朝时的角色,即奏章由他亲自草拟,即便是熹宗有意愿实施某项政策,也需通过中使传达,若有异议,他会据理力争,而神宗往往能够接受他的意见,不会强行颁布旨意。他建议熹宗谨慎对待诏书的发布,所有事宜都应先由内阁草拟上报,熹宗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并很快采纳了叶向高的请求,拨付二百万两帑银用于东西战事,这显示了叶向高在朝中的影响力。

熹宗初登基时,朝廷中不乏贤能之士,朝野上下都寄希望于新帝能带来国家的治理与振兴。然而,年轻的熹宗尚不能辨明忠奸,逐渐被魏忠贤和客氏等人操控。魏忠贤与客氏合谋,先是杀害了太监王安,随后排挤了吏部尚书周嘉谟、言官倪思辉等忠良,大学士刘一燝也因不堪忍受奸佞的排挤而请求离职。叶向高敏锐地察觉到朝廷风向的变化,上疏指出客氏进出宫闱无度,而顾命大臣刘一燝的地位竟不如一个乳母,导致朝臣揣测圣意无所适从,这样的趋势必须制止。

叶向高对魏忠贤的批评激起了后者强烈的不满和报复心理。随后,刑部尚书王纪遭贬黜,礼部尚书孙慎行、都御史邹元标亦相继受到攻击被迫离职。叶向高试图为邹元标辩护,却未能扭转局势,无奈之下,他请求与邹元标一同离职,以示抗议。熹宗并未批准叶向高的请求,但这一举动却让魏忠贤对叶向高的嫉恨愈发加深。

叶向高在第二次担任内阁首辅期间,虽然尽力维护朝政的清明与公正,但面对魏忠贤等人的权势膨胀,他的努力显得力不从心。晚明政坛的腐败与混乱,使得像叶向高这样试图匡扶正义的大臣,不得不在权谋与党争中艰难前行。

八、对抗宦官

叶向高在第二次出任内阁首辅期间,面临着与前一次截然不同的政治环境。此时的皇帝熹宗年幼,朝政实权逐渐落入魏忠贤等宦官手中。尽管叶向高无法像侍奉神宗时那般直言进谏,但他依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次尝试纠正政局中的不公,展现了一位资深政治家的智慧与勇气。

面对太监对敢于直言的官员的打压,如章允儒请求减少上供袍服而触怒太监,叶向高两次上疏营救,最终使章允儒免受廷杖,仅被剥夺一年俸禄。御史帅众因指责宫廷事务而遭太监陷害,叶向高同样出手相助,使其免于被外放。傅魁因救援王纪而面临贬谪,叶向高介入,使他仅被剥夺俸禄。这些例子展示了叶向高在保护正直官员方面的不懈努力。

在魏忠贤试图惩罚文选郎时,叶向高再次挺身而出,成功阻止了对官员的不当处罚。陈良训指责宦官权势,触怒魏忠贤,面临下狱之灾,叶向高以辞职相威胁,最终使陈良训仅被剥夺俸禄。在熊廷弼、王化贞被判死刑的案件中,叶向高请求待司法复核后再做决定,得到了熹宗的同意,这体现了他坚守法律程序的精神。

然而,叶向高与魏忠贤之间的较量并非总能取得胜利。当魏忠贤欲搜刮全国仓储以充实京师,叶向高警告此举可能导致地方不稳定,但未被采纳。魏忠贤通过制造一些小麻烦来刁难叶向高,迫使他多次提出辞职。

关键的转折点发生在天启四年(1624年),傅魁弹劾左光斗、魏大中勾结汪文言,魏忠贤借此机会试图罗织东林党人的罪名。叶向高挺身而出,承认汪文言是他推荐的,请求皇帝只处罚自己一人,以保护他人免遭无妄之灾。尽管魏忠贤起初欲借机清除东林党人,但碍于叶向高等旧臣的威望,最终只处罚了汪文言一人,暂时未对左光斗等人定罪。然而,此事却成为东林党狱的导火索,预示着更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即将来临。

九、再度辞归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杨涟的一纸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的奏疏震动朝野,叶向高深知这标志着与魏忠贤的决裂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面对朝中大臣纷纷上疏声讨魏忠贤的局面,有人劝说叶向高应借此机会彻底扳倒魏忠贤,但叶向高却有着更为深远的考量。他认为魏忠贤权势根基深厚,轻易除之恐将引发更大的政治动荡,于是采取了一种折衷的策略,希望通过内阁的调停避免最坏的结果。

叶向高上疏皇帝,对魏忠贤的辛劳予以肯定,同时指出朝廷过分宠信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削减魏忠贤的权力,让他返回家乡,以保全其名节。然而,这一建议并未得到魏忠贤的理解,反而引发了对方的不满。魏忠贤通过假传圣旨的方式自我表功,背后显然有智囊团为其出谋划策,叶向高敏锐地察觉到其中必有高手代笔,调查后发现此人竟是徐大化。

尽管魏忠贤对叶向高的立场感到愤怒,但鉴于当时朝中反对魏忠贤的力量尚存,他并未立即对叶向高采取行动。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魏忠贤的党羽鼓动制造大案,魏忠贤的野心和手段也逐渐暴露无遗。工部郎中万燝因弹劾魏忠贤而遭受酷刑,叶向高虽极力营救,终未能挽回万燝的生命,这一事件标志着叶向高与魏忠贤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

随后,御史林汝翥因触怒宦官而遭受廷杖,其后逃至遵化巡抚驻所,因有人谣传林汝翥乃叶向高之外甥,导致叶向高的府邸遭到宦官党羽的围攻。面对宦官集团的嚣张气焰,叶向高认识到自己已无力改变朝廷的颓势,于是多次上疏请求辞官归乡,决心离开这个他曾经为之奋斗的政坛。

最终,熹宗下诏同意叶向高的辞职请求,加封他为太傅,并派遣使者护送其返乡,赏赐的财物丰厚异常,甚至超过了惯例。不久后,熹宗又准许叶向高辞去太傅之位,但仍每月赐予他五石米粮,八个轿夫供其使用,以示对这位老臣的优待。

十、晚年

叶向高离世后,晚明政坛陷入了更加剧烈的动荡。韩爌与朱国祯先后接任首辅之位,但均未能持久,很快便被罢免,这反映了魏忠贤势力的进一步扩张。魏忠贤利用手中的权力,将谄媚之徒安插于要职,而那些清高的士大夫则失去了依靠,政治空间被严重压缩。

魏忠贤开始了对异己的清洗,首当其冲的是敢于直言的官员。杨涟,一位敢于揭露魏忠贤罪行的正直大臣,遭到了诬陷并被残忍杀害。随后,左光斗等多位正直官员也相继被捕,受尽凌辱后被杀害,魏忠贤的铁腕手段使得朝中正直之声几乎消失殆尽。

随着叶向高的辞世,朝中失去了一位能够与魏忠贤抗衡的重量级人物。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就在明熹宗驾崩的同一个月,叶向高于二十九日去世,享年六十九岁。他的离世,不仅标志着晚明政坛上一位重要政治家的陨落,也象征着魏忠贤势力的进一步膨胀。

然而,叶向高虽逝,其影响力并未随之消散。崇祯初年,新帝即位后,对叶向高给予了高度的追认,追赠他为太师,追谥“文忠”,这不仅是对叶向高一生政绩与人格的肯定,也是新政权对魏忠贤时期黑暗政治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在末世拥有了躺平生活特种兵之融合万物系统叶少你好,我是你妈指定的老婆!男友居然没有超能力暗黑破坏神之猎魔王者超!猛萌召唤师重生随奖重生之都市仙尊(都市仙尊)诡秘:悖论途径修仙:化身石像降妖除魔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同桌是我妈坏心宿主玩脱,重新攻略崩坏男主王爷影响了我的拔剑速度重生之不嫁太子嫁晋王忘川镜我凑数的那些年之一二事即使被封印我依旧无敌极品少爷和他的极品长枪演唱会一个人,我成天王你哭啥?
经典收藏光荣使命1937藏武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家父李世民,我来发动玄武门之变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大明:从1566开始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小神禹月初我真没想当阁老独宠萌妃:腹黑世子快躺好疯鼠十龙夺嫡功夫好?手榴弹怕不怕瀚海唐儿归君临战国劫貂蝉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签到在红楼明代从龙指南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
最近更新震惊!我有军火商系统太子被黜,我当北凉王领兵千万!明末获得系统,开局暴兵二十万纨绔子弟搅动天下风云世子无双:纨绔败家子饥荒年,我粮站老板,女帝尊我护国神随风遗留从七品小官到朝堂大佬响马领主:我能抽取骑砍兵种树!刀镇寰宇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给大宋续命从穿越成赵构开始如梦令:明朝武林至尊民间修行诗经中的故事咸鱼皇子:皇帝?狗都不当!天运不仁功高震主要杀我?我反了,你悔啥?明末封疆大秦:我自爆穿越者,你赵高哭啥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